木末芙蓉花 by Che Qianzi


木末芙蓉花
Title : 木末芙蓉花
Author :
Rating :
ISBN : -
ISBN-10 : 9787533663155
Format Type : Hardcover
Number of Pages : 264
Publication : Published August 15, 2014

我们只有走到父母的年纪

才能懂得他们的为难和爱

一旦父亲不在了,我突然发现死亡和自己之间一下没了阻隔,可以看得一清二楚,不管愿不愿意,对死亡之海的一部分再不能视而不见,也明白接下来就轮到自己上场了。

不过我的情况是,母亲依旧健在,死亡之海的半边还让她给遮着。只有到母亲也过世了,我和死亡之间竖立的屏风才会完全移除。到那时候,死亡肯定将以迥异于现在的面貌,逼近我的眼前。——井上靖《我的母亲手记》花之下 篇



《我的母亲手记》是日本文豪井上靖的私密日记,也是热门电影《我的母亲手记》的原著。全书记录井上靖幼年因战乱与父母疏离成长,在父亲去世后,与手足一起接手照料年迈的母亲,无奈母亲的老年痴呆症日渐严重,一步步失忆。井上靖以长达十年的时间,记录了患有阿兹海默症的母亲八十到九十岁的 生活,冷静、细腻地观察和叙说,试图为母亲留住渐渐模糊的记忆,在一步步的记录和陪伴...

(展开全部)

真实的故事自有万钧之力

这本书讲述了12个真实的故事

或许会让你看到那些你永远无法去体会的生活

见识那些可能你永远都无法结交的人

【乖,摸摸头】:“杂草敏”是一只南方姑娘,辞去了稳定的幼儿园老师工作,跑到济南某电视台,从剪片子做起。后来又离开了山东,蒲公英一样漂去了北京又漂回了南方,甚至还漂到了澳大利亚……

【我有一碗酒,可以慰风尘】:这是一个关于越战老兵的故事。他将所有用命换来的补贴终身无偿捐献给希望工程、自费组建了第一支民间消防队,从不屑解释也不愿争辩的老兵,心里藏着一个关于铭记与奉献的故事。

【普通朋友】:每个硬着骨头敢拼敢搏的人都有个柔软的理由。所有人都看到“屌丝男士”大鹏光辉灿烂的现在,而在此之前,他也曾经独自经历过漫长的黑夜。

【唱歌人不许掉眼泪】:唱歌的人,到底靠什么而活呢?这个故事里,有金三角的连绵雨水,孟定的香蕉园,新千年的建筑工地...

(展开全部)

本书与《扫起落叶好过冬》、《一路走来一路读》同属一类,为林达近年文章的结集,不同的是前两书内容基本都围绕美国,而本书则多有中国及世界其他地方的故事,显示了作者眼界的开阔和思考内容的多样。至于叙事和文字风格仍沿袭以往的精准流畅和亲和性。

这是一本有趣的人情世象笔记,也是试图对世道人心做出“总体性解释”的观察思考,其中既有时代社会最重大的政治经济文化命题,又有日常生活最细小的饮食男女话题,是汉语对精神的关注、抵达和成全,是精神对庸常的安顿、命名和超越。作者主持当代汉语贡献奖十年之久,在这个浮华的时代,作者的关怀和用心值得注意。读本书可知在社会百态的生存中坚实立足,知道我们的方向和位置,知道人生诸种可能中的精神成就。

前 记

欣逢南京大学中文系(现名文学院)百岁之禧,身为本系之老生、老师,思有以颂歌一曲,《读南大中文系的人》属之。其人既为读兹在兹之主体,又为被阅读之客体。语涉旁犯,义取双关。盖人世间主客之互换兼容,一如庄周与蝶,未必能划然区分也。

“颂者,美盛德之形容。”若以今语译之,“盛德”也者可谓精神遗产,每系于魁梧长者,亦贵乎薪传后学,是为“颂歌”之真实义,曰“人来人往”者以此;学者生命体现于文章,思想蕴含于著作,无论发潜德之幽光,抑或启朝花于未振,权藉序跋引而长之,感而题之,曰“书前书后”者以此;负杖行吟,块然独坐,此学者动静生涯之二端,惟媚时违心之语难作,稠人广众间登台讲演,彼或听而不闻,余亦无异面壁喃喃,曰“独言独语”者以此;观宇宙之窅邈,叹学林之无恒,每至百感苍茫、一时交并之境,辄触绪纷呈,难以自抑,曰“随事随想”者以此。附录一篇,则他人访谈,读人...

(展开全部)

杨牧从八十年代中期开始,十年之内持续地书写三本以少年时光为叙事反思之聚焦的《奇来前书》,在某种意义上也代表了那一远阶段的结束。之后,杨牧自觉地开始了一件新的写作,前后易六寒暑才完成,即《奇来后书》。

《奇来后书》在时序上衔接《奇来前书》之结构,同样隐含文学自传的况味,却是从杨牧十八岁之后写起,告别青少年岁月、故乡花莲的山林与海洋,以成年后的学院时光为追探主题──东海、爱荷华、柏克莱、华盛顿、东华等大学……置身多样的人情和知识环境之间,感受学术、伦理,与宗教等及身的信仰和怀疑。笔法翻复、文类跨界之际,依然紧扣“诗”主题,对诗的执著始终不变,于风雨声势中追求爱与美之恒久。

封面绘图(杨牧胞弟作)奇莱山,台湾中央山脉中段的山峦,在杨牧故乡花莲境内,台湾十峻之一。台湾版《奇莱后书》来到大陆,杨牧易名《奇来后书》。

杨牧始作《山风海雨》(1987)在八十年代中,继之以《方向归零》(1991)与《昔我往矣》(1997),遂完成一早期文学自传之结构,探索山林乡野和海洋的声籁、色彩,以及形上的神秘主义,体会人情冲突于变动的城乡社会里,感受到艺术的启迪,追寻诗、美和爱的踪迹,自我性格无限的犹疑和执著,并于回想中作荒辽幻化的前瞻,思维集中,风格刻意一一在多变屡迁的散文笔路下展开。三书自成系列,脉络延伸,止于一秘密作别的时刻,合帙为《奇来前书》。

封面绘图(杨牧胞弟作)奇莱山,台湾中央山脉中段的山峦,在杨牧故乡花莲境内,台湾十峻之一。台湾版《奇莱前书》来到大陆,杨牧易名《奇来前书》。

凌拂的《台湾草木记》透过典雅的隽永文笔,悉心地跟这些日日邂逅的友人诚摰对话。藉由文学情境,微妙点绘植物的生命。这一方人与自然的接触,更超越了双向的互动,还包括了以素手绘画的质地,尝试食用的道心。最后,有系统地写就了台湾最早的野菜文学。

精彩看点:

 最美植物书(散文于牛皮色纸呈现,苍绿色和翠绿色的植物笔触)

 40种最亲人的植物、40种最亲近植物的方法

 每1种植物附有“说文解草”,详尽科普

 专色植物图谱大汇总,画笔再现山野生活

 收藏佳品(附赠精美草木素描明信片)

内容简介:

台湾自然文学作家凌拂在山野间居住时,

观察、记录、素描并亲自品尝山地间的各种野生植物,

在关于植物的散文中,体悟一草一木的有情世界,

在植物图谱中,了解认识奇妙的幽深自然。

《你为什么活着》是当代作家王小波创作的散文随笔集,收录了作者的经典杂文。作者从当代中国社会的实情出发,探索与思考了身在其中的个体的生活价值与意义。值得一提的是,作者在阐述观点时的逻辑相当缜密,而笔触又不乏生动有趣,忍俊不禁甚至有些可爱的语言中透露出引人深思的独到见解,对每一个渴望自由与幸福的人而言,都具有极大的启发意义。

《把董桥请下玩月楼》是一本小品集,书中的短文基本都与书、书人、书事有关。既有耐人寻味的读书散记,还有作者与施蛰存、贾植芳、孙犁、林斤澜、董桥、叶兆言、梁晓声等作家的文字缘分,以及与齐白石、苏白等艺术大家的神交之作。

本书由二十余篇人物小传构成,抒写了卧藏于西南一隅嘉陵江边歌乐山下的中国政法名校——西南政法学院(今西南政法大学)的前辈学者——杨景凡、林向荣、张警等;中国著名学者——匡亚明、李光灿、饶鑫贤、黄静嘉、陈鹏生、李步云、蔡定剑等人的学术人生。

在华语世界,科学家写散文已臻化境的非陈之藩莫属。他是几十年来最好的散文家之一。本书收录陈之藩经典散文《念胡适》、《爱因斯坦的散步及其他》等41篇。让读者一窥科学与人文互动的火花。陈之藩的散文是几代人的共同记忆,我们在陈先生逝世两周年之际,推出这部《万古云霄》,以此来怀念这位散文大家。

《为己之读》,书评影评随笔集。这里所收录的书评数量不多,但从内容和学科看颇为广泛,所涉及的著作有史学、经济学、文化批评、学术随笔等。除了书评外,书稿中还收录了少量影评,分量较重的是三篇《香港电影一瞥》。书中的一些文章与作者的工作有关,所评论的部分书作者曾参与编辑或策划,在写作的过程中,作者尽量保持客观,但仍然免不了有偏见与过滤之处,这当中的细微差异,相信读者自能分辨。

《水上书》是一部书评、书话集,收录各类和书有关的文章三十篇。作者是一个爱读书、藏书的人,他将自己搜书、读书过程中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,从自己的读书感悟到每本书的命运,从图书版本到独立书店,字里行间透露出一个爱书人对书的热爱和思考。该书中书评文章居多,评论温和,均为有感而发;而有关书话文章则娓娓道来,让人读来颇有兴味。

《大地上所有的河流》是对逝去年华的一次怀念,真实再现了于九十年代度过青春期的那一代人的迷惘。所记人物,细节丰沛、性格各异,均基于彼时之真人真事。

全书由三部分组成:第一辑《大地上所有的河流》包含11篇散文,独立成篇,分别叙述11位高中同学的个人际遇与浮沉;第二辑《平生风义兼师友》,为单独的长篇,怀念少年时代挚友张晖,得见一代学人之精神不死;最后一辑《一个夏天分两次结束》,记叙高考前后的一段青春记忆。三个部分彼此交织,形成一个整体的记忆。

《小于一》是布罗茨基的第一部散文集,展现了他对文学、 政治和历史等各领域的全面兴趣。从最广泛的意义上讲,《小于一》是一部知识分子的自传。本书收录了布罗茨基评论诗歌与诗学的最卓越的散文作品。不可避免,《小于一》中也谈到了政治。这些散文是对历史和当今时代的深刻沉思。本书也是一部私人回忆录。用作书名的散文《小于一》和压卷之作《一个半房间》,是布罗茨基为自己的故乡城市和双亲谱写的颂歌——或者说哀歌。

1986年美国国家书评奖获奖作品

198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、美国著名诗人约瑟夫•布罗茨基经典散文集

著名诗人、翻译家黄灿然先生历时三年精心译成

独家引进,简体中文版全译本在中国大陆首次面世

东西方兼容的背景为他提供了异常丰富的题材和多样化的观察方法。该背景同他对历代文化透彻的悟解力相结合,每每孕育出纵横捭阖的历史想象力。

——1987年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词

(本...

(展开全部)

大家都說我不夠時尚,不會待人處世,我自己也心知肚明。

但我總覺得,我似乎對愛情有點了解。

連朋友都替我想好宣傳詞:「自從認識他之後,我從剩女變人妻。」

……就在我自以為是的時候,那位朋友和男友分手了。

後來我想通了,這是個不完美的世界,

不如,就如實呈現寫這本書時的掙扎吧!

──陳祺勳



「奇葩寶鑑」,精選各種情感界怪咖,看熱鬧之餘,也頗有醒世療效。堪稱是二十一世紀最實用(有嗎)的愛情指引書。

本書封面設計:聶永真

本书浓缩了毛丹青在日本孤岛27年的经历,用全新的角度以色识人,感悟一段段人生路程上的谈笑,带来作为双语作家对于日本文化的独特感受。虽立足于孤岛,但所见所闻、所思所想早已冲破国界。用评论文学作品的笔,传达出深刻又有趣的道理。

这是神曲《忐忑》缔造者龚琳娜的首部个人随笔集,讲述了一个女人冲破束缚、找到自己、寻获自由的故事。

声乐艺术家龚琳娜,十二年前在北京“偶遇”德国男人老锣,闪电开启了一段神奇的异国恋情,很快开花结果,生了两个可爱的混血男孩。

出于对当时国内音乐环境的失望,一家四口移居德国乡村,过了五年与世无争的生活。在绵延的阿尔卑斯山脚下,在深邃的巴伐利亚森林间,龚琳娜收获了自然赋予的灵性和气场。与异国男人和他的大家庭相处,陪伴两个孩子长大,又教给她太多人生智慧。同时,他们从未停止对音乐的探索和追求,曾在欧洲多个国家举办专场音乐会,也登上过世界音乐节的舞台,实践他们的“新艺术歌曲”梦想。

2010年,一曲《忐忑》爆红网络,知名度和影响力迅速蹿升,成为龚琳娜决定回国的重要契机。从纯净的世外桃源回到鱼龙混杂的“名利场”,她将用怎样的智慧来平衡外界冲击与内心坚持?她还能继续拥...

(展开全部)

在我这里,读书就是梦游;至于梦游,说它是读书——某种可遇不可求的状态——也未尝不可。“木末芙蓉花”,我无来由地用王维诗句作为书名,就因为这芙蓉花是“木芙蓉”,也就是“辛夷”,“辛夷”别有个名字“紫木笔”的缘故?我想文章的确是一笔一笔写出来的。

而从“紫木笔”,古人又好奇地发挥出另一个名字,听起来有些古怪,叫“书空”。我想文章的确是“书空”的事业,有时候,还“咄咄书空”。